2016年11月28日星期一

地球內部“望遠鏡”啟動應急支撐


   4月25日尼泊爾8.1級地震發生後,“全國測震台網波形數據共享服務系統”緊急啟動數據用戶應急通道,讓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及時獲取相關數據。由此,人們可見到目前出現在公眾視線內的諸多分
析地震震情的消息。
   這個面向地球內部的“望遠鏡”系統建立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所,以兩種方式向全國開放觀放大鏡測數據。一種是面向科技界的注冊用戶提供數據共享服務﹔另一種是直接服務於地震應急處置工作的數據
服務。尼泊爾地震發生後,中國地震局若幹研究所利用這些共享數據,迅速測得地震破裂過程等重要地震參數,有力支撐了相關應急處置工作。
   與此同時,在尼泊爾地震發生時,還有顯微鏡一些用戶尚未來得及申請注冊該系統。為此,地球物理所開通了數據用戶綠色通道。
    據國家測震台網數據備份中心研究員鄭秀芬介紹,當台網中心發布大地震信息後,在3~5分鐘內數據備份中心就能獲取距離震中600公裡內地震台站記錄的地震波形數據,並進行自動處理。研究人員
可根據數據計算推演,對地震進行矩張量計算、精確定位等分析工作。而這些分析結果將直接提供給國家地震局領導,為災後救援指揮提供決策參考。
   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張東寧介紹,地震數據共享中心是首批認定的23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之一。通過近幾年的改造建設,目前已建成覆蓋全國的地學基礎數據觀測網。其中,包括地
震、電磁、地殼形變和地下流體等4大學科固定觀測台站和測線累計長度達15萬公裡的流動物理場觀望遠鏡測系統。
   截至目前,該系統為中國地震局、中科院、國土資源部等40多家單位開展的200多項研究提供了350TB快速、高質量的海量地震波形數據服務。特別是對於四川汶川地震、青海玉樹地震等大震的震後應
急救援部署和相關科研工作的快速開展發揮了關鍵作用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